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高端车用材料缺口怎么补?
2011-12-20
分享至: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 张瑜

    在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工业与高速列车发达的国家,对车用内饰纺织品的研究已到了非常深入的程度,产业化的生产技术也很先进。我国在汽车与高速列车用纺织品内饰材料方面的研发和生产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与动车用纺织品不能满足汽车工业与高速列车快速发展的需求,市场缺口较大,特别是具有阻燃、隔热、拒水、防污、吸音、吸湿、抗静电等特殊性能的汽车与动车用非织造内饰材料,还需从国外进口。我国每年进口的汽车用纺织品就达40亿美元,高速列车内饰纺织品进口量还要大。

    功能性纤维的选择与应用

    能够满足高端车用非织造内饰材料性能要求的纤维主要有聚酯纤维、预氧丝及芳纶等新型高性能纤维等。其特点我们逐一来看:

    聚酯纤维(涤纶):因聚酯纤维吸湿性能很差,一般大气条件下的回潮宰为0.4%~0.5%,因此其干、湿状态下的纤维性能变化不大。聚酯纤维强度高,弹性回复性好。在伸长率为3%时其弹性回复率为90%~95%。聚酯纤维的模量高,刚度大,制品的耐磨性能好。聚酯纤维自身特性可以满足高速列车座椅用非织造内饰材料高回弹性、耐磨性的性能要求,聚酯中空纤维还有助于改善制品的隔热性能,要满足安全性能要求,必须对材料进行阻燃处理。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简称预氧丝):该纤维是制造碳纤维的中间产品,是随着碳纤维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耐高温有机纤维,其最大特点为:一是高阻燃,其耐高温性能高于芳纶,同时具有300℃高温下纤维性能稳定、900℃火焰下可耐3分钟以上时间,极限氧指数大于50%及在燃烧中纤维不融、不软化收缩,无熔滴(不会烫伤身体)等特点,属准不燃产品;二是隔热效果好;三是耐酸碱腐蚀、耐化学环境、耐辐射性能;同时具有良好加工性能。适当加入预氧化纤维可以满足高速列车座椅用非织造内饰材料机械性能及安全性能要求。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芳纶):芳纶1313是新型的耐高温纤维,具有耐腐蚀性、耐化学品性和防燃性。芳纶1414是新型的高强度纤维,其强度可达193.6cN/tex,断裂伸长率为4%。初始模量远高于其他纤维,为聚酰胺纤维的11倍、涤纶的6倍左右,纤维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可以满足高速列车座椅用非织造内饰材料机械性能及安全性能要求。

    其他新型高性能纤维:高性能纤维是优质的工程材料,具有极高的机械性能,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高性能纤维能耐高温,在高温下尺寸稳定性好,热收缩率很低;高性能纤维密度低,有利于制品的轻量化。有机和无机高性能纤维耐腐蚀。

    龙头团队标准化构建与提升

    面对当前形势,我国非织造布企业要瞄准车用非织造内饰材料的市场需求,加强产品研发能力,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打造中国车用内饰纺织品的自主品牌,走出一条引进、消化、自主开发的道路。200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纺织工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中提出“车用轻量化篷盖和内饰材料的加工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的实施内容要求,意味着加快国产高端车用内饰纺织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已成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高端车内饰材料在具有高回弹性、耐日晒、耐热色牢度、高耐磨性以及具有良好的隔音、减振、透气等使用性能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安全指标要求。目前内饰材料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并不完善,如汽车内饰材料国家标准GB8410-2006等,而高速列车相关标准几乎没有,国内产品应用一般主要参照TL1010、ISO 3795、GM6090M、DIN 7520、DIN 54837/DIN 5510-2、SAEJ369、NFP9-503、GM9070P、FMVSS302等国际标准规定。如国产动车用座椅内饰材料的烟毒性F1(NF F16-101)、阻燃等级M1(NF P92-503)。2011年5月,欧洲为了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安全,指令95/28/EC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标准为FMVSS 302。

    要真正实行高端车用阻燃非织造内饰材料的国产化、与国际接轨,相关产品的标准制定迫在眉睫,包括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等。

    在国家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出台之际,应抓住我国高速列车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振兴规划实施的良好机遇,重点打造成龙头团队,实现规模发展。作为主阵地的非织造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实现技术及产业升级,在适应终端产品特性的同时打造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实现基础原料自主化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制造装备水平,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性价比方面保持竞争优势,替代进口产品。目前车用非织造材料主要用于坐椅内衬、篷盖、地毯等柔性产品,通过深加工可以制得高端车用纤维功能刚性复合材料,另外该类材料还可进一步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领域,市场规模极大。
(中国纺织报)(E05)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