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最新 > 正文 
 
  非洲员工暴力讨薪 “中非友谊象征”艰难转型
2016-03-10
分享至:

坦桑尼亚的中坦友谊纺织厂一名非洲工作人员

坦桑尼亚的中坦友谊纺织厂一名非洲工作人员

 

  “从12月开始,100多个非洲员工来到厂里罢工讨要工资津贴,他们人高马大,根本拦不住,机器都被他们关上了,有些非洲员工不想闹事,就被他们打了,不想打架的员工被他们逼着反抗,互相打在一起,我们看见有人被按倒在地上,也不敢再去上班了。政府派人来讲话,没人听,非洲人打非洲人,讨要工资,警察也不管。”3月3日,位于坦桑尼亚的中坦友谊纺织厂一名中方管理人员心有余悸地对搜狐国际说道。

  Urafiki, 斯瓦希里语中为“友谊”之意。而在坦桑尼亚的经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说到Urafiki,很多坦桑人想到的会是Urafiki纺织厂,中国人则习惯称之为中坦友谊纺织厂。这家已经更名为“坦中合资友谊纺织公司”的企业,有中方管理人员20人和坦桑尼亚当地工作人员800余名。

  在暴力讨薪事件的阴影下,今年1月下旬友谊厂被迫停工停产。事件迅速引起了坦桑社会的注意,多家本地媒体跟进报道,再一次将这家有着48年历史,并和坦赞铁路一并被视为中非友谊历史象征的合资企业推到了坦桑舆论的风口浪尖。

 

走进友谊纺织厂,印有“坦中友谊万岁”几个大字的牌子映入眼帘 

 

  刘少奇和朱镕基关注过的中非友谊象征 

  在“两会”期间最受关注的发布会之一,昨天(3月8日)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时说道:“今年是中非建交60周年,世界变了,中国和非洲也在变,但是不变的是中非之间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深厚友谊。”

  多年来,外界对中非合作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但非洲自己最有发言权。在2015年的中非峰会上,很多非洲领导人都公开表示,中国从来没有殖民过非洲,而是帮助非洲摆脱贫困,实现发展。友谊厂所在的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于1961年取得独立, 并于1964年与中国建交,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之一。

  友谊纺织厂就是一个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摆脱贫困,实现发展的典型代表。从上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对坦援建友谊纺织厂至今,除国家投资外个人对坦投资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它建成于1968年。是应坦桑尼亚开国总统尼雷尔要求,经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批准,中国援助7000多万元无息贷款修建的,被视为中国对非援助的第一批样板工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坦桑尼亚的五大重点国营企业之一。1980年代以降的友谊厂经历了漫长的亏损期,濒临破产倒闭。

  199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访问友谊厂,促成了原本由坦方独资经营的友谊厂改制为“中坦合资”企业,朱镕基并当场指示由江苏常州方面接手。中方将7000多万元无息贷款转为51%股份,由常州纺织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派出董事长和任命总经理,坦方持股49%,由坦桑财政部派出董事,并由坦桑人士出任副总经理。

  1995年,也正是中国政府推动对外援助市场化改革的起点。1996年,合资公司开始正式运营。因为中方的及时介入,使得友谊厂作为“中非友谊的象征”继续得以存活了下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友谊厂生产稳定,经营良好,并为坦桑政府贡献了不菲的税收,解决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友谊纺织厂是东非地区第一个拥有全套纺、织、印染装备能力的纺织大型公司 图为一名非洲当地员工在厂内车间工作的场景

友谊纺织厂是东非地区第一个拥有全套纺、织、印染装备能力的纺织大型公司 图为一名非洲当地员工在厂内车间工作的场景 

 

  友谊纺织厂是东非地区第一个拥有全套纺、织、印染装备能力的纺织大型公司,也是自1995年实施对外援助市场化改革以来唯一尚存的海外纺织企业。

  正是这样的背景,使得友谊厂在坦桑尼亚的地位既重要,又敏感。它最大的成绩并不是有形的资产,而是无形的价值。

  2016年2月6日,据《坦桑尼亚每日新闻》报道,坦桑尼亚劳工部长Charles Mwijage下令:“要尽快解决纺织厂的混乱罢工局面,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罢工升级为暴力冲突事件 

  “友谊厂建厂几十年来,罢工的事情也有发生过,坦桑以前受英国管辖,工人维权意识很强,但是像这次的罢工升级成暴力冲突事件实属首次。”现任友谊纺织公司的董事长吴彬在接受搜狐国际采访时称。

  吴彬说,实际上,真正的停工只有1月23日到1月底的短暂一周的时间,2月是坦桑尼亚政府法定的每年28天年假假期,因此政府决定,索性在年假之前关闭工厂,平息纠纷。吴彬称:从3月1日开始, 工厂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产,所有中方、坦方员工正常到厂上班,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继续罢工的迹象。

  据吴彬介绍,暴力事件背后是一场自2007年始,长达9年,至少涉及1300名员工,目前还在持续的劳资矛盾官司,事涉友谊纺织公司、坦桑尼亚劳工部和工人工会间的三方劳资纠纷。

  正是因为这48亿先令(约合人民币1450万元)的工资差额赔款,才爆发了友谊纺织厂建厂以来最大规模的工人暴力事件和停工。

 

纺织厂的非洲工人们

纺织厂的非洲工人们

 

  中国援外企业的劳资纠纷困局 

  说起友谊纺织厂的劳资矛盾,就不能不提公司历史上的重要事件:“1万官司”和“15万官司”。这两场官司,是压在友谊纺织厂身上的两座“大山”,也是劳资关系紧张的集中体现。由于坦中的不同发展历史,两国劳工法的理念及规定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一战结束后,到1961年,坦桑尼亚一直由英国监管着;1961年独立以后,坦桑尼亚还沿用英联邦国家的司法体系和劳工保障制度,有着强大的工会组织。

  “15万官司”是一桩涉及约48亿先令(约合人民币1450万元)赔偿的“15万官司”,随着坦桑坦桑上诉法院2015年12月底的最终判决已告一段落,而“1万官司”已于2012年赔付结束。

  “15万官司”事起2007年。当年,坦政府突然将纺织业的月最低工资由6万先令提高到15万先令,外加6.5万先令津贴。厂方要赔偿给工人一笔巨额的工资差额(约合人民币1450万元),这就直接威胁到了现金流——友谊纺织厂生存的命根。

  在纺织业雇主的抗议声中,政府宣布给予包括友谊纺织厂在内的20家纺织企业豁免令,可以不执行15万最低工资。豁免令遭到了工会的强烈反对,工会以豁免令违法为由,将坦政府和友谊纺织厂联名告上法庭。其中劳工部长为第一被告,友谊纺织公司为第二被告。

  这件官司持续了数年之久,吴彬说,自己都已经记不清到底来来回回多少次败诉、胜诉和上诉,有的时候是劳工部和工厂败诉、工会胜诉,有的时候是工会和劳工部胜诉,工会败诉,官司一度胶着。

  2015年12月,坦桑上诉法院做出了终审判决,要求友谊纺织厂从2016年4月开始,偿还1300名工人总额48亿坦桑当地先令的差额工资补偿,偿还执行期为一年。这是坦桑尼亚司法程序中的最高级别的终审判决,友谊纺织厂理应退还1300名员工这笔工资,无权再进行上诉。吴彬表示,工厂无论如何都必须依法在执行期内,按法律赔偿这笔金额。这对已经资不抵债的友谊纺织厂,无疑又是一大沉重打击。

  既然要求退还工资了,为什么员工还要罢工闹事呢? 2007年,1300名终身合同工签署了工会的起诉协议,因此这1300名员工是在赔偿名单里的。但2007年以后,工行还陆续雇佣了其它员工共350名。这350名员工,签的是有期限的合同(3-6个月),不在终审判决的赔偿名单里,,因此不受法律判决保护。但是判决结果出来以后,他们他们借此机会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同时也要得到跟老员工一样的差额工资的赔偿。其他得到赔偿的员工并不想罢工,因此这800名员工裹挟能够得到赔偿的老员工,用暴力迫使厂方满足他们的诉求。

  吴彬说,工会的立场已经由之前的“坚决索要工资,工厂倒闭也要还钱”转变为两难,一方面希望工厂能继续运营下去,一方面又要保证工人的利益,索要赔偿。据悉,工会的成员多为能够得到法定15万差额工资赔偿的工厂终身合同工。

  “工会的首要考量当然是保护工人的权益,要求合理的赔偿。我们对工厂的赔偿抱有期待的态度,我们也不希望看到暴力流血事件。他们(指工人)有权利用罢工的手段寻求合理赔偿,但是我们也希望和CMA(劳动仲裁委员会)达成协议,寻求到合理的津贴赔偿。我们希望这件事能尽快和平解决,也希望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当然,我们不希望工厂关门。”友谊厂工会秘书长这样告诉搜狐国际。

 

用友谊纺织厂出产的棉布制成的服装物美价廉

用友谊纺织厂出产的棉布制成的服装物美价廉

 

 

  “友谊”之名 政治意义高于经济意义 

  曾在2013年到过友谊厂考察的清华-卡内基驻会学者、《亚洲对非洲纺织工业的影响》一书作者唐晓阳认为,在“友谊”之名之下,友谊纺织公司的名字就已见证了其政治意义高于经济意义的历史。

  友谊纺织厂坐落在离达累斯萨拉姆市约7公里的地方,地理位置优越,扼守进出达市市区的主干道门户,且是通往内陆国家乌干达,马拉维的必经之路,拥有做房地产和物流开发的潜力。

  但是,从2007年开始,到2011年,友谊纺织厂每年亏损15亿到25亿先令不等。2011年,公司因棉花(纺织业主要原料)供应不上而停产数月,一度到了停产边缘;2012年,公司继续亏损。十几年来,公司累计亏损近200亿先令,按当期汇率计算已超过股本金。

  据一家中国国内事务所的审计,目前友谊纺织厂资产总额约260亿先令,负债约300亿先令,负债率高达115%,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约为负40亿先令,说明这家企业正在负债经营,主要依靠中国进出口银行的长期优惠利率贷款维持。

  由于技改问题、计划与市场还有劳资矛盾,工厂目前处境比较艰难,现金流主要靠出租非生产性的闲置厂房来补充。

  工资的官司败诉,又发生暴力事件,对连年亏损的友谊纺织厂无疑是雪上加霜。管理层对搜狐国际坦言,这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承受很大压力,现金流有断裂风险。但是,坦桑是法制国家,“厂方欠下的”工资也要给。

  2013年以前,它并未发展第三产业和混业经营——出租房屋是更赚钱的项目。“一开始工会是反对的,但是2013年以来,他们看到我们出租厂房的做法增加了现金流,带活了工厂的运转,已经趋于支持,而不再反对。我们会想办法赔偿工人的差额工资,继续经营下去。”

 

 

纺织厂目前处境艰难

 
(搜狐国际)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