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甘肃省博汉唐纺织品珍贵文物将重焕光彩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甘肃文物修复中心工作站挂牌成立
2018-12-06
分享至:

  经过3年的筹备,“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甘肃工作站”于12月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挂牌成立,目前该工作站共有专业修复人员5人,均具有独立的研究和修复能力,今后工作站将立足甘肃、辐射西北,承担起纺织品文物修复的重担。

 

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左)和江苏省文物局局长曹鸿共同为工作站揭牌 

 

  甘肃和江苏两省的文物局负责人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的负责人以及工作站相关技术负责人出席了挂牌仪式。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是上世纪60年代与故宫、上海博物馆同时成立的国内第一批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设立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该馆在纺织品文物修复保护领域的技术在国内领先,科研和修复水平在国际上占有领先地位。

 

 

修复后的唐代锦缘草编盒 

 

正在修复中唐代丝绸(局部) 

 

  甘肃省作为文物大省,出土了大量图案精美、制作精巧的纺织品文物,尤其以汉唐时期的丝路遗珍为代表,具有很强的地域代表性,也拥有极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但由于纺织品文物质地脆弱,难以保存,历经千年,存留下来的纺织品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皱折、糟朽等病害。为提高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与研究能力,经与中国丝绸博物馆洽谈协商,自2015年起,省博与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甘肃工作站”。

 

 

一块修复后的唐代织锦 

 

修复后的汉代丝线

 

  期间,省博多次选派文物保护修复人员赴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学习和培训,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纺织品修复专业人才,并联合申请了《甘肃省博物馆藏唐代丝织品保护修复》与《甘肃馆藏武威磨嘴子纺织品保护修复》两项国家文物局项目,以及甘肃省文物局项目《2011年甘肃省博物馆新征集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顺利开展加深了两馆的交流与合作,也实现了文物保护和修复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技术创新。

 

 

修复前的唐代绢丝袋 

 

修复后的唐代娟丝袋 

 

  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在挂牌仪式上表示,“我与甘肃文博界的交流和合作已经持续几十年了,甘肃段是古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甘肃境内出土的古代纺织品非常有地域特色,我们非常重视与甘肃省博物馆的合作,希望我们双方通过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全方位交流,能够帮助甘肃省博物馆切实提高纺织品文物的修复水平,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让更多汉唐的珍贵文物能够以精美的面貌展现在世界观众的面前。”

 

 

省博物馆长贾建威(左)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签署合作协议 

 

  据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介绍,这几年来,省博物馆先后派出9人(次)前往丝绸博物馆学习,目前这些人已经成为了修复站的骨干力量。同时,为顺利开展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提升文物保护修复能力,省博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近期,新改建的1500平米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并依据博物馆馆藏文物特色、数量等,设立了实验室,仪器检测分析室,金属、陶瓷、纺织品、壁画和塑像等文物修复室。甘肃省博物馆藏有大量的汉唐纺织品珍贵文物,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合作与交流,让这些珍贵文物能够得到及时的修复和更加妥善的保管。

 

   (来源:兰州晨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