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纺织业谋变:求索智能化转型路径
2016-08-09
分享至: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走进鲁泰”活动上表示,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制造业之一,中国纺织行业在需求疲软、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消失等现实情况下,亟待转型升级。而通过绿色生产、智能制造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然成为众多纺织服装企业不约而同采取的统一行动。

  纺织服装业

  开启“智能纺”模式

  “自动穿筘机每分钟可穿140多根纱线,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8.6倍,且保证了质量。”在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副总经理张建祥指着一台从瑞士进口的自动穿筘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目前,公司已拥有自动穿筘机43台(套),自动穿筘比例占到总量的94%以上,减少了1200多人的用工计划。穿筘岗位真正实现了‘早班有人,中班少人,夜班无人’的梦想。”

  北京现代产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彭剑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拼人力、拼资源、拼生态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包括纺织企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要想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机遇,必须要实现创新驱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纺织服装行业的融合。

  据张建祥介绍,为了抢占“智能”制造的新高地,实现智能生产,鲁泰通过在关键工序、重点装备和特殊岗位上推行智能制造,逐步实现装备智能控制、产品在线检测、生产流程信息化管理。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更是让员工从艰苦、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除此之外,鲁泰还在纺纱工厂推行了“E”系统,将纺纱工艺数据等信息通过实时监控,实现了故障统计及预警、车间生产状况实时告知等功能,构建了高效的智能制造模式,推动了传统企业向“智慧企业”的转型。

  而在广东佛山的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内,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体机则能在18秒内能裁剪好一条牛仔裤、3分钟可完成洗水效果……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升,成本也大大地降低。

  在爱斯达创始人樊友斌看来,智能制造是传统服装行业未来转型的必然之路,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爱登堡(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启明认为,在“用工荒”、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智能制造的变革是传统制造业走出当下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助力企业提高利润率,增加核心竞争能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智能技术,而这也是传统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

  智能化

  遇“资金”与“人才”瓶颈

  彭剑彪认为,新常态下的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来说,传统的资源消耗以及劳动力持续投入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了。然而,要让行业内的企业采用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向智能制造纵深发展,显然步履维艰。

  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约有71.1%的企业认为,当前发展自动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成本太高。据对已经完成“机器换人”改造企业的调查,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加之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上涨、融资难等因素,让企业对机器换人望而却步。

  同时,在龙峰纺织副总经理施晓辉看来,企业设备升级了,一线人才也要跟着升级,只有实现人的自动化与机器的自动化有效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精益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也是当前纺织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浙江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引进了智能设备,对高级技术人才以及设备维修维护人员的需求也就随之而来了。但就目前纺织企业现有的一些员工来看,仍然是以传统生产线操作工为主,能够熟练掌握智能设备的技术员工较少。即使引进先进设备,人才的断层也不能让企业的智能制造优势发挥出最大效能,达到预期的生产效益。”

  “目前可能有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对于智能化改造持观望态度,怕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对于那些有条件进行智能化改革的企业来说,应该有革新的决心和魄力,吸收一些走在智能制造前列的企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酌情进行借鉴。”彭剑彪表示。打破资金和人才匮乏瓶颈,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是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

  

  (中国企业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